結束 Akaroa 法國風情小鎮行程,我們打道回府,傍晚便在基督城市區探索,特別拜訪 New Regent Street(新攝政街)。New Regent Street 是全市唯一完整規劃的購物街,粉彩色的西班牙風格建築,搭配穿過拱廊的懷舊電車,彷彿置身歐洲小鎮。
📍Victoria Square
![]() |
| 穿過拱門造型可抵 Victoria Square |
![]() |
| Victoria Square |
![]() |
| Avon River |
Captain James Cook(詹姆斯・庫克船長) 的雕像。
🗿 雕像背景
這座雕像由英國雕塑家 William Trethewey 創作,1932 年揭幕,是為了紀念庫克船長對紐西蘭的探索。
雕像呈現他站立的姿態,手持望遠鏡,象徵他作為航海家與探險家的角色。
和 Victoria Square 另一座 Queen Victoria 女王雕像 一樣,都是殖民時期紐西蘭公共雕塑的代表。
👤 James Cook(1728–1779)
英國航海家、探險家與製圖師。
在 1768–1779 年間,他進行了 三次太平洋航行,對紐西蘭、澳大利亞東岸、太平洋島嶼的地圖繪製有重大貢獻。
他是第一位完整繪製 紐西蘭海岸線的歐洲人,並將其記錄在航海日誌與地圖中。
在歐洲史觀裡,他被視為「發現」紐西蘭的重要人物,但對毛利人與太平洋原住民來說,他的到來也代表了殖民的開端,評價較為複雜。
🗿 雕像介紹
作者:由英國雕塑家 Francis John Williamson 創作,他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御用雕塑家。
年代:雕像於 1903 年揭幕,是基督城最早的大型公共雕塑之一。
造型:雕像呈現女王身著王室長袍,手持權杖與寶球的莊嚴姿態,象徵她作為大英帝國的最高統治者。
材質:青銅鑄造,安置在花崗岩基座之上。
👑 歷史背景
維多利亞女王(1819–1901):她在位 63 年(1837–1901),是大英帝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(直至 2015 年才被伊麗莎白二世超越)。
她的時代(維多利亞時代)是 大英帝國擴張、工業革命與殖民影響力高峰的象徵。
紐西蘭在她統治期間正式成為大英帝國殖民地,因此她在紐西蘭的多個城市都有紀念雕像或地名(例如 Wellington 的「Victoria University」)。
🌆 在 Victoria Square 的意義
她的雕像正對廣場,與 1932 年立的 Captain James Cook 雕像 遙相呼應,象徵殖民時期「帝國權威」與「探索精神」的結合。
如今,雕像同時是一個歷史地標,也是討論殖民遺產與文化記憶的焦點。
Cathedral Square(大教堂廣場) 是基督城(Christchurch)的城市中心與地標。
🏛 歷史與地位
建立背景:廣場建於 19 世紀中期,設計時就以 ChristChurch Cathedral(基督城座堂) 為核心,因此命名為 Cathedral Square。
城市心臟:長期是基督城的地理中心,也是市民聚會、遊行與節慶活動的主要場地。
⛪ 建築與特色
基督城座堂(ChristChurch Cathedral)
哥德復興式(Gothic Revival)建築,1873 年動工,1904 年完成。
2011 年基督城大地震時嚴重受損,塔尖倒塌,目前正在重建中。
廣場雕塑與公共藝術
Chalice(聖杯雕塑):2001 年為紀念基督城建城 150 週年設立,高 18 公尺,由藝術家 Neil Dawson 設計,上面鐫刻紐西蘭本土植物圖案,已成為地標之一。
廣場周圍還有歷史人物雕像、戰爭紀念碑等。
🌆 現在的氛圍
地震後的新角色:雖然座堂仍在重建中,但廣場依然是城市的活動中心,包括市集、音樂表演、藝術裝置與觀光導覽的集合點。
電車停靠點:基督城觀光電車會在 Cathedral Square 停靠,方便遊客以此作為探索城市的起點。
👉 簡單來說,Cathedral Square 是基督城的歷史與精神核心,融合了地震記憶、城市重生,以及象徵性的公共藝術。
![]() |
| Chalice(聖杯雕塑) 2001 年為紀念基督城建城 150 週年設立 |
![]() |
| 昔日的 Cathedral, 2011 年地震 震倒了,預計2027年才有辦法修復完成。 |
![]() |
| 目前的進度 |
![]() |
| Cathedral Square 周遭 |
![]() |
| Cathedral Square 周遭 |
在 New Regent Street 上,觀光電車(Christchurch Tram)會穿過一棟有拱形入口的彩色建築物,那棟建築其實是街區原始規劃的一部分,名稱是:New Regent Street Arcade
建於 1932 年,是 New Regent Street 上的主要入口建築,設計採用 西班牙傳教院風格(Spanish Mission Style)。
特色是 拱形通道,電車軌道正好從拱門下通過,這也是基督城最經典的街景之一。
原本設計用途是 購物拱廊(shopping arcade),裡面有小型商店、咖啡館和樓上住家,當年屬於現代化的「綜合街區設計」。
特別之處:這是 基督城唯一整體規劃完成的購物街,每棟樓雖有不同色彩,但整體風格統一,讓整條街成為一件建築作品。
👉 也因此,當電車從這座拱門進入 New Regent Street 時,等於是「進入一條彩色歐式舞台般的街景」,非常具有象徵性。
![]() |
| Tram 進入建築物 |
![]() |
| Library |
![]() |
| Back to Victoria Square |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