🥣 A. 麵粉+水法:從零建立酸種(經典 sourdough starter)
這是最穩定的傳統做法,只需 麵粉 + 水 + 時間。
室溫約 20 °C 的雪梨秋天氣候,整個過程大約需要 6–7 天。
🔹 第 1 天
材料:全麥麵粉 50 g + 水 50 g(濃稠可攪動的糊狀即可)
做法:攪拌均勻,蓋上透氣布或鬆蓋,放室溫。
狀況:什麼都沒發生,看起來安靜。
🔹 第 2 天
拿掉約一半(丟掉或留作觀察用),
再加入全麥粉 50 g + 水 50 g。
狀況:可能開始有些小氣泡、味道略酸。
🔹 第 3–4 天
改用全麥粉 25 g + 白麵粉(或 all-purpose)25 g。
水同樣 50 g。
狀況:氣泡變多、體積稍微上升;聞起來像優格或酸奶香。
💡 若很冷(低於 20 °C),可放在關機烤箱裡加一杯熱水維持溫度。
🔹 第 5–6 天
每天固定「丟半、補粉補水」。
你會看到它在餵養後 4–6 小時內膨脹一倍以上、氣泡細緻。
此時香氣會變得乾淨、小麥味明顯 ——
✅ 代表 starter 已經穩定、可用了。
🔹 第 7 天以後(維護)
餵養比例維持 1:2:2(種 : 水 : 麵粉)。
若不天天烘焙,放冰箱冷藏,每週餵養一次即可。
🍇 B. 水果酵母液轉酸種法(3–4 天流程)
你已經完成了第 1 次餵養,接著這樣繼續:
| 天數 | 操作 | 備註 |
|---|---|---|
| 第 1 天 | 酵母液 + 70% 麵粉(你已完成) | 味道甜香、偏液狀 |
| 第 2 天 | 取 50 g,加 50 g 麵粉 + 35 g 水 | 變成稠糊、氣泡細密 |
| 第 3 天 | 餵養 1:2:2(種:水:粉) | 活性明顯,氣味轉麥香 |
| 第 4 天 | 餵養後 4–6 小時可膨脹 2 倍 | ✅ 成熟 starter,可入麵團 |
👉 到這步,它就「畢業」了,以後可當成一般酸種使用,
再也不用水果酵母液。
🌿 最後小提醒
兩種 starter 都可以長期維護,只是風味不同:
水果酵母版:香氣溫和、甜中帶酸;
麵粉版:酸香明顯、結構穩定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