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ybrid Fermentation(混合發酵)
🍇 混合發酵法的優點
風味加乘
水果酵種帶有天然果香(檸檬、蘋果等),加進主麵團能讓風味更豐富、層次更柔和。
即使主要發酵動力來自即發酵母(instant yeast),香氣仍會留在麵包裡。
改善組織
酵種裡的乳酸菌會稍微改變麵筋結構,讓麵包口感更濕潤、有彈性。
縮短等待時間
不用完全靠野生酵母,整體發酵時間會更穩定。
⚠️ 可能的注意事項
酸度累積
如果你的「備胎酵種」放冰箱時間太久、沒定期餵養,它的酸性(特別是醋酸)會偏高。
加入麵團後可能讓麵筋有點被「咬」掉 → 麵團偏軟、膨脹力變弱。
建議:若酵種冰了一週以上,再使用前先餵一次再取出使用。
比例控制
如果加太多「老酵種」,酸味會搶香味。
通常可加到總粉量的 10–20%(按酵種的重量算),這樣香氣夠明顯、又不干擾結構。
鹽與酵母的平衡
酵母和乳酸菌共存時,鹽太少會讓菌過度活躍,風味會偏酸。
鹽量保持在粉量的 2% 左右最穩。
✅ 讓香氣與穩定性兼得
「兩全其美」版本:
用即發酵母作主發酵(如 0.5–1%)
加入「新餵過一天的水果酵種」約粉量的 15%
保持一次發酵稍長(讓菌種釋放風味)
烤前不用太久醒發(避免過酸)
這樣會得到:
水果香氣
組織濕潤
發酵穩定
- 幾乎零失敗率
🍞 混合發酵香氣鄉村麵包(Hybrid Aroma Country Bread)
總粉量:200 g(成品約250 g)
成分 | 百分比 | 重量(g) |
高筋粉或T65粉 | 80% | 160 |
全麥粉或spelt粉 | 15% | 30 |
黑麥粉 | 5% | 10 |
水(含水果酵種內的水) | 72% | 144 |
鹽 | 2% | 4 |
水果酵種(新餵養後2–6小時、氣泡活躍) | 15%(對總粉) | 30 |
即發乾酵母(instant yeast) | 0.3–0.5% | 0.6–1 |
🧡 步驟
- 自溶(autolyse)
- 麵粉+約 90% 的水(保留少量調整用),混合成無乾粉狀態。
- 靜置 30 分鐘。
- 混合酵種與酵母
- 將水果酵種與酵母溶於剩餘的水中,加入麵團。
- 揉或折疊至均勻結合。
- 加入鹽
- 均勻混入,然後進入主發酵。
- 主發酵(bulk fermentation)
- 室溫約 24 °C 下發酵 2–3 小時(20 °C 可到 3.5 小時),期間折疊 2 次。
- 目標:體積膨脹約 50%,麵團表面柔軟有氣泡。
- 整形(shape)與最後發酵(proof)
- 整形成圓形或橢圓形麵團。
- 發酵至體積約增加 70–80%。
- 可冷藏 8–12 小時後隔天烤。
- 烘烤(bake)
- 烤箱預熱 230 °C,內放預熱好的烤石或厚烤盤。
- 前 15 分鐘有蒸氣(100 ml 熱水加到烤箱底層)。
- 之後開門放氣降至 200 °C,烤約 15 分鐘。
- 全程約 30 分鐘,外皮金黃、香氣濃郁。
🌿 特徵
- 水果酵種帶出柔和果香與淡淡乳酸氣息
- 即發酵母確保穩定膨脹
- 外殼薄脆,內裡濕潤
- 幾乎不會過酸,也不怕不發
🌙 冷藏發酵方式(for Hybrid 麵包)
- 主發酵(bulk fermentation)
- 在室溫 1.5~2 小時,讓麵團稍微膨起(大約 30~50%)。
- 摺疊 1~2 次即可。
- 這步的目的只是「啟動」發酵。
- 整形後冷藏發酵(retard in fridge)
- 整形成你要的形狀,放入發酵籃或容器。
- 蓋好保鮮膜或套袋防乾。
- 放入冰箱冷藏(4–6°C)8~16 小時都可以。
- 冰箱裡會慢慢膨脹,香氣變得更複雜。
- 烘烤前準備
- 從冰箱取出後可直接進烤箱烘烤(這樣裂痕更漂亮),
或在室溫放 30~60 分鐘,等表面稍回溫再烤。 - 若要劃線(scoring),建議從冷藏狀態劃最容易。
💡 小提示:
- 冷藏時間越長,酸味略增、香氣更深。
- 如果怕酸,可控制在 不超過12小時。
- 若隔天行程不確定,也可烤前觀察:麵團頂部微拱、手輕壓會慢慢回彈,就是準備好了。
這配方(水分約 72%,含混合麵粉與天然酵種),要得到漂亮的大氣孔,需要 「發展筋性但不破壞氣體結構」。
🫧 目標:有筋性、有延展、不黏手的「半透明麵團」
👉 判斷標準:
- 麵團能拉出薄膜(windowpane)但不用完全透明。
- 手感「柔軟、有彈性、略濕但不糊」。
- 休息幾分鐘再拉時不會立刻斷裂。
⚙️ 操作流程建議(72%水份的中高水合麵團)
- 自溶(autolyse)非常重要
➜ 水+粉(不含鹽與酵種),靜置 30–60 分鐘。
這一步可讓麩質初步形成,不必過度攪拌。 - 混入酵種與鹽後,用「摺疊法」取代打麵
➜ 不用像甜麵糰那樣打至完全薄膜。
➜ 可採「stretch & fold」: - 每 30 分鐘折疊一次
- 共 3~4 次(約 2 小時內完成)
- 麵團逐漸變得挺立、有彈性
- 不要把氣泡揉掉
- 後期折疊時手要「托底、提起、對摺」,不是壓扁。
- 讓氣體在麵團中「重新分布」。
- 發酵要「以觀察為主」
- 體積約膨脹 50~70%,表面張力明顯、邊緣鼓起。
- 不要等過頭(過度發酵會氣孔塌陷或變密)。
💡 想要「洞大又漂亮」的關鍵:
要素 | 調整方向 |
水分 | ≥70% 是必要條件;但手感要能控制(不乾也不流) |
筋性發展 | 要有延展但不過度打;靠自溶+摺疊形成 |
發酵時間 | 略長一點的冷藏發酵最有利氣泡發展 |
成形時 | 只要整合張力,不要壓扁或拍打排氣 |
烤溫高 | 前段蒸氣+高溫爆發力,能把氣孔撐開 |
烤模:
🧺 一、想要「傳統鄉村風」:用籐籃(banneton)
這是最經典的方式,氣孔與外殼會最漂亮。
不過要防止「黏住翻不出來」,請這樣做 👇
✅ 防黏祕訣
- 混粉防黏
- 用 米粉(rice flour)+高筋粉 各半混合,灑在籃內。
- 米粉防潮、粒子粗不吸水,是關鍵。
- 麵團表面也可以薄薄沾一些。
- 冷藏後脫模
- 放冷藏發酵的麵團會稍微變硬,
翻出時就能「整塊掉下來」不變形。
- 倒蓋時動作快、俐落
- 在籃上覆烘焙紙或烤石板,
- 手一扶、一翻、輕拍籃底,就能乾淨脫模。
💡若真的很怕黏,可鋪「布巾+米粉」在籃內,比籐籃直接接觸更安全。
🍲 二、想要「保險不失敗」:用小鑄鐵鍋/圓形耐熱玻璃模
這是新手與少量麵團(200 g total flour)很棒的方式。
✅ 優點
- 不需倒出籃子那步,直接發酵 → 烤箱。
- 鍋內自然形成蒸氣環境,氣孔與爆口仍然漂亮。
🔸 使用方式
- 在鍋內鋪烘焙紙(稍微超出邊緣方便提)。
- 麵團直接放進去最後發酵。
- 烤前用刀片劃線、蓋上鍋蓋。
- 230°C 烤 20 分鐘(蓋著),再取蓋降溫烤 15 分鐘上色。
💬 小結:
需求 | 推薦工具 |
追求「經典裂口、鄉村外觀」 |
|
想要「免脫模、容易操作」 | 鑄鐵鍋/耐熱玻璃鍋 |
想多做幾顆小份量 | 小吐司模(mini loaf)或湯碗型耐熱模 |
🥣 關於防黏粉的替代:
替代粉 | 防黏效果 | 建議比例 | 小提醒 |
spelt flour | 中等 | 可單用或與高筋粉 1:1 混合 | 吸水性高,建議灑厚一點 |
rye flour | 很好 | 可與高筋粉 1:1 混合 | 顆粒粗、吸水慢,防黏力佳 |
corn starch / 玉米粉 | 很好 | 可少量混入(1 份玉米粉 + 1 份高筋粉) | 口感略粉,別灑太多 |
💡 小技巧:若是放冷藏後要脫模,只要籃內粉灑得夠厚、冷藏時表面不結露,spelt 或 rye 的防黏效果都夠用。
🫕 關於 Staub 小烤盅的烘烤:
- 預熱烤箱連同烤盅蓋子(230 °C,至少10–15分鐘)。
- 取出下層烤盅,放麵團進去(連烘焙紙最方便),劃線、蓋上蓋子。
- 烤 20 分鐘後取下蓋子,再烤 10–15 分鐘上色。
- 若怕底部太深色,可在下層墊烘焙盤或多層烘焙紙。
烤出來會像「mini boules」——外殼薄脆、裡面蜂巢氣孔剛剛好。
🅰️ 最穩妥做法
❄️ 冷藏時放在容器/籃裡,烤前再轉進 Staub 烤盅
步驟:
- 整形好麵團 → 放在小碗或籐籃裡(裡面鋪粉或布巾)。
- 蓋上保鮮膜,放冰箱冷藏 8–12 小時。
- 烤前從冰箱取出,直接連冷狀態翻入 Staub 烤盅(用烘焙紙墊底最方便)。
- 劃線、蓋蓋子 → 烤。
✅ 優點:
- 不怕沾鍋。
- 麵團冷時容易劃線。
- 烤盅預熱時不用擔心塑膠蓋或冷熱衝擊。
🅱️ 進階簡化法
❄️ 冷藏時直接放在 Staub 烤盅裡(未預熱)發酵
條件:
- 烤盅內鋪烘焙紙或灑粉。
- 不預熱 Staub(冷鍋進冷藏 → 隔天冷鍋進烤箱)。
🚨 注意:
- 這樣烤時「鍋沒預熱」,爆口力會稍微弱一點,但仍可成功。
- 要延長烘烤時間約5–10分鐘讓底部熟透。
✅ 優點:
- 超方便,不用移動麵團。
- 適合早上直接放進烤箱「一鍵烤」。
✅ 大多數情況下,不需要讓麵團回溫!
🧊 情況 1:冷藏發酵完成 → 直接進烤箱(最常見)
這是鄉村麵包、酸種麵包、或「混合少許酵種+商業酵母」最推薦的方式。
原因:
- 冷的麵團比較「挺」,劃線漂亮、不塌陷。
- 進熱鍋或熱烤箱後,溫度上升快,產生「oven spring」(爆發力)。
- 不會過度發酵。
🕒 所以可以從冰箱拿出 → 劃線 → 烤(不需回溫)
🌤️ 情況 2:冷藏時間太短(例如6小時以下)
如果你感覺麵團還有點硬、發得不夠(體積還沒到理想大小),那可以讓它 在室溫回溫30~60分鐘,直到感覺稍微膨起。這樣比較保險。
☀️ 情況 3:想要更明顯的風味或較柔軟口感
可以讓冷藏麵團回溫 30 分鐘,稍微啟動酵母活性,風味會更明亮一點。
但這是「偏好」問題,不是必須。
💡 小提醒
如果你用 Staub 小烤盅 這類冷鍋 → 冷麵團進烤箱的組合,反而不能回溫太久,否則麵團會在烤前塌陷。
總結:
🥖 「想要線條漂亮、口感輕盈」→ 冷麵團直接烤。
🍞 「想要風味更圓潤、內部稍柔」→ 回溫30分鐘再烤。
🧊🍞 冷藏後烤前操作流程
🕐 1. 整形後 → 放入籐籃或模具
- 麵團發酵完成(約1.5~2倍大)後,輕手整形。
- 收口朝上放入籐籃(鋪布、灑粉)。
- 若怕沾黏:可用 米粉 or 粗粒黑麥粉(rye flour) 灑布面。
- 蓋上袋子或蓋子,防乾。
❄️ 2. 放入冰箱冷藏發酵(6~18 小時)
- 建議溫度:4℃ 左右。
- 冷藏可延緩酵母活動、發展風味。
- 麵團變得結實、好割線。
🔥 3. 烘烤前準備
- 預熱烤箱 + 鑄鐵鍋 / 烤石 至 230–250℃(至少預熱30分鐘)。
- 若用 Staub 烤盅:可以「冷盅進冷麵團」→ 一起進冷烤箱,然後升溫到 230℃ 烤,也行,但時間要延長(約多10–15分鐘)。
🧺 4. 取出麵團
- 從冰箱取出後 直接倒出在紙上或烘焙墊上。
- 不需回溫!(除非冷藏時間太短)
- 快速劃線(可稍噴水)。
🧑🍳 5. 烘烤
- 鑄鐵鍋法:
- 冷麵團入熱鍋,蓋上蓋子。
- 230℃ 烤 20 分鐘(有蓋)。
- 拿掉鍋蓋,再烤 15–20 分鐘到表面焦脆。
- Staub 烤盅(小型):
- 220℃ 烤約 30–35 分鐘(有蓋),
- 然後打開再烤 10 分鐘上色。
💨 6. 出爐後
- 放涼至少 1 小時,讓內部濕氣散出再切。
- 若使用了水果酵母液的酵種,會有淡淡果香與細膩氣孔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