➤ 配方2(1小顆/適合22 cm 鑄鐵鍋)酵種版
✔ 配方
配方不變(總粉量 200g, 180g+20g from Levain)
麵粉 180 g
水 130 g
Levain 40 g
鹽 3.5 g
糖 10 g
肉桂 1.5–2 g
果乾 50 g(杏桃+葡萄乾)
Levain:40g(20%)
酵種(成熟) 20 g
高筋或 11–12% flour 20 g
水 20 g
➡ 4–5 小時長到 2 倍即可使用(1:1:1),取40g。
主麵糰
麵粉 180 g
水 130 g
鹽 3.5 g
糖 10 g(建議加,能提升果乾香氣)
肉桂粉 1.5–2 g
Levain 40 g(上面那份)
果乾(任選或混合)
杏桃乾(切小丁) 20–30 g
葡萄乾 20–30 g
➡ 果乾合計約 40–50 g 最剛好。
太多會影響筋度與孔洞。
🕒 全流程(最佳化版)
⏰ 0:00 — 混合主麵糰(不加鹽)
水 130 g + Levain 40 g + 糖 10 g → 完全攪散
讓 levain 完全融於水中,後續更均勻。加入:
麵粉 180 g
肉桂粉
用刮刀拌到
「沒有乾粉,但仍然粗糙、不需要光滑」 的狀態。
⏰ 0:30 — 加「鹽」
鹽 3.5 g 撒在表面
👉 用「指腹按壓」把鹽壓進麵糰
👉 然後折一下、再按壓一下
判斷鹽已吃進去:
手摸不到鹽粒
麵糰質地變得較緊、有彈性
表面變細緻、不再粗糙
(通常 2–3 分鐘)
⏰ 1:00 — Fold #1
四邊拉起往中心折。
⏰ 1:20 — Fold #2
⏰ 1:40 — 加果乾(蓋棉被法)
將麵糰展成厚長方形
果乾均勻撒上
左邊 → 中
右邊 → 中
上 → 中
下 → 中
👉 最後再做一個溫柔的 fold(不要過度)
⏰ 2:00 — Fold #3
⏰ 2:20 — Fold #4(最後一次)
麵糰已經相當 Q 漂亮。
⏰ 2:20–4:20 — 室溫發酵
23–25°C 約 2 小時
目標:增大 40–60%
⏰ 4:20 — 整形(preshape → shape)
預整形
15 分鐘鬆弛
最後整成緊圓球(表面要有張力)
- 進發酵籃。
✨最終整形(boule 圓形)可以用這方法(成功率高)
- 把麵糰翻面,黏的一面朝上
- 兩邊向中心折
- 再上下折
- 翻面
- 輕繞圓、拉緊底部表面張力
- 放入撒粉籃子。
⏰ 4:40 — 冷藏發酵(8–16 小時)
🔥 隔天烤
烤箱+鑄鐵鍋 → 250°C 預熱,然後乾烤至少 30–40 分。
倒扣麵糰到烘焙紙
用 30° 低角度深割 0.8–1cm
250°C 蓋蓋烤 20 分
- 220°C 開蓋烤 15–20 分
🔸1. 刀的角度還不夠斜
現在的割線比較像「90° 往下切」。
→ 這會讓開口往外"撐",而不是漂亮的往上"翹"。
✔ 建議斜度 30–45°(讓皮微微推開)
→ 就會出「清楚的耳朵」。
🔸2. 刀的深度略微不足(大概 0.5–0.7cm)
十字線建議深度 0.8–1cm,會更好開。
特別是果乾麵團,有果乾影響筋性,
比較需要稍微大方一點的深度。
🔸3. 十字線的長度可以更長一點
十字有點偏短。
→ 長度不足時,主開口容易集中在中心,不會延伸。
建議:
✔ 每刀稍微再拉長 1–1.5cm
✔ 讓四個方向一起均衡展開
→ 就會變成很漂亮、飽滿的十字開花。
🍞 內部組織(crumb)
孔洞大小均勻
沒有大洞(果乾麵包本來就不需要大洞)
沒有過度發酵的"塌線"
果乾分布自然、不集中
這代表水量、攪拌、發酵時間都控制得很好。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