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

咖啡館風格香蕉麵包 Café-style Banana Bread








Banana Bread for Bundt Cake Mould(減糖濕潤版_全麥粉)

📏 以香蕉泥 = 100 為基準

材料

比例(%

約重

以香蕉泥 240g 為例

備註

香蕉泥(熟香蕉)

100%

240g

熟、帶黑斑最香

無鹽奶油(融化)

42%

100g

可用橄欖油、椰子油替代

糖(細砂糖或蔗糖)

42%

100g

已屬減糖,可降至 35%

雞蛋

42%

100g(約2顆)

增結構與潤澤感

中筋麵粉(plain flour

75%

180g

主結構

全麥麵粉(wholemeal flour

25%

60g

增香氣與纖維、幫助保持濕潤

Bi-carb soda(小蘇打)

0.83%

2g(約1/2 tsp

與香蕉酸反應,帶香氣與膨脹

Baking powder(泡打粉)

1.25%

3g(約3/4 tsp

幫助細緻膨脹

0.4%

1g

平衡風味

香草精

適量

提香

肉桂粉(可選)

0.8%

2g

與香蕉風味絕配



🍯 若要鋪香蕉片(倒扣後表面)

  • 模底刷一層奶油+糖水或楓糖漿。
  • 鋪厚度約 5mm 的香蕉片。
  • 倒入麵糊後稍微震平。

🔥 烘烤建議

  • 溫度:170°C
  • 時間:約 50–60 分鐘(視模具大小與深度調整)
  • 出爐後放涼 10–15 分鐘再倒扣脫模。


💡 風味建議

  • 若想口感更柔潤,可加 1大匙希臘優格或酸奶(約20g
  • 若香蕉不太熟,可多加 5–10g 糖補甜度。


Banana Bread for Bundt Cake Mould(減糖濕潤版_杏仁粉、燕麥粉)

📏(以香蕉泥 100 為基準)

材料

比例(%

約重(香蕉泥 240g 時)

備註

香蕉泥(熟香蕉)

100%

240g

主體、提供濕度與甜味

無鹽奶油(融化)

42%

100g

可改椰子油或橄欖油

糖(砂糖或蔗糖)

42%

100g

已屬減糖,可再降到 35%

雞蛋

42%

100g(約2顆)

增加結構與潤澤感

中筋麵粉(plain flour

83%

200g

主結構

杏仁粉

12.5%

30g

增香氣與柔軟度

燕麥粉(或全麥粉)

12.5%

30g

增纖維與香氣層次

Bi-carb soda(小蘇打)

0.83%

2g(約1/2 tsp

反應香蕉酸性,帶香氣與顏色

Baking powder(泡打粉)

1.25%

3g(約3/4 tsp

幫助膨脹與細緻結構

0.4%

1g

平衡甜味

香草精

適量

提香

肉桂粉(可選)

0.8%

2g

配香蕉很搭




🍯 鋪底香蕉(裝飾用)

  • 熟香蕉 1 縱切成 23 片厚片(約 5mm
  • 模底先刷一層奶油+糖水(或楓糖漿),再鋪香蕉片。

🔪 作法步驟:

  1. 預熱烤箱 170°C(上下火)。
  2. 模具準備
    • 內壁刷奶油、灑一點麵粉。
    • 模底鋪香蕉片。
  1. 濕料混合
    • 融化奶油+糖拌勻。
    • 加入香蕉泥、雞蛋、香草精拌至滑順。
  1. 乾料混合
    • 麵粉、杏仁粉、燕麥粉、小蘇打、泡打粉、鹽、肉桂粉 過篩混合。
  1. 兩者合併
    • 用刮刀輕輕拌勻至看不見粉即可(不要過度攪拌)。
  1. 入模
    • 倒入準備好的 Bundt 模具(約 8 分滿)。
  1. 烘烤
    • 170°C 烤約 5060 分鐘(竹籤插入無沾黏)。
  1. 脫模
    • 放涼 10–15 分鐘 倒扣出模。
    • 若要光亮可趁熱刷蜂蜜水或楓糖漿薄層。

💡 Tips

  • 如果香蕉泥太濕,可少加 10g 奶油或增加 10g 麵粉。
  • 想更綿密的話,可加 1 大匙希臘優格(或酸奶)。
  • 倒扣後香蕉面若想更「焦糖光亮」→ 可再入烤箱 5 分鐘上色。

這個版本吃起來會:

  • 外層金香微脆;
  • 裡層濕潤香滑;
  • 香蕉片部分像焦糖磚紋一樣漂亮。


Bundt 模具香蕉片鋪放技巧:


🍌 成功小技巧

  1. 香蕉切片厚度
    • 厚度約 5 mm 不易碎裂,也能保持形狀。
    • 太薄容易黏在模具紋路或烤焦,太厚則不貼合曲線。
  1. 鋪放方式
    • 先刷一層奶油(或奶油+糖水)在模具表面,幫助脫模。
    • 將香蕉片 半埋入奶油層,稍微按壓貼合模具曲線。
    • 對於有深凹槽的圖案,可用小刀或刮刀輕輕調整位置,避免空隙。
  1. 控制烤溫
    • 170°C、時間 50–60 分鐘(中等大小模具)。
    • 烤至表面定型後再脫模 香蕉片基本不會移位。
  1. 脫模時機
    • 放涼 10–15 分鐘再倒扣,稍微涼一點模具內的蛋糕更穩定。
  1. 光澤技巧
    • 烤完後表面刷一層蜂蜜水或楓糖水 強化焦糖色、光亮。
    • 這樣即使圖案複雜,花紋也清楚漂亮。


結論

  • 只要香蕉片切厚、半埋入模具底部/凹槽,成功率非常高
  • 複雜圖案也不會影響效果,反而烤完倒扣後,香蕉花紋會凸顯模具圖案,非常有咖啡館感。



🌰 杏仁粉(Almond Meal / Almond Flour)的功用

不是裝飾,是「質地與香氣的秘密武器」👇

功能面

  1. 保濕、柔軟
    • 杏仁粉含天然油脂與蛋白質,能鎖水、讓組織更柔軟濕潤。
    • 特別適合減油/減糖的配方,能補回油潤感。
  1. 香氣與口感層次
    • 有淡淡堅果香,能讓整體香氣更「深」、味道更圓。
    • 吃起來會有微微「融口」感,不單只是麵粉的乾。
  1. 結構調整
    • 麵筋含量低,有助於讓麵糊更鬆軟,不易產生筋性。
    • 通常取代 10–20% 麵粉即可。

📌 小提醒:
若沒有杏仁粉,可用「全麥粉」或「燕麥粉」代替,但香氣會略不同(更樸實、少一層堅果香)。


🍌 表面香蕉切片會烤焦嗎?(Loaf Pan

看厚度與位置

狀況

結果

建議

薄切(2mm 以下)直接平放表面

容易變乾、邊緣焦黑

不建議太薄

厚切(約 5mm)縱切、輕壓入麵糊一半

會焦糖化、呈金黃深琥珀色,很漂亮

推薦這種

厚切後刷糖水或蜂蜜水

上色更均勻、有光澤

☕️ 咖啡館常用技巧

香蕉太熟或太薄 + 烤太久

焦黑、皺縮

可後半段蓋鋁箔防


🍯 實務小技巧:

  1. 切法: 用刀縱向切半根香蕉(長條狀),厚約 5mm
  2. 放法: 輕輕壓入麵糊約一半深度。
  3. 表面: 可刷一層糖水(1:1糖+水)或蜂蜜水。
  4. 若烤60分鐘以上 40分鐘時可「輕蓋鋁箔」避免焦黑。


🧁 兩種膨脹劑的差別



名稱

成分

啟動條件

特點

baking soda

(小蘇打 / bi-carb soda

純碳酸氫鈉

需要酸(香蕉、優格、紅糖、蜂蜜等)

立即反應  幫助上色、香氣更濃、質地更濕潤

baking powder

(泡打粉)

小蘇打 + 酸鹽 + 澱粉

自帶酸鹼組合,遇濕與加熱都會膨脹

膨脹穩定、不挑酸性,結果更均勻



🥄 banana bread 中的應用邏輯

香蕉、紅糖、優格這些都偏酸,所以理論上 只用 baking soda 也能膨脹,不過,只用它會讓成品:

  • 顏色更深、香氣更強、質地更濕
  • 有時底部略「黏口」或中間微塌

因此多數現代配方會採:

baking soda 一點 + baking powder 一點」的混合法

這樣可以:

  • 小蘇打負責中和酸、增香、上色
  • 泡打粉負責均勻膨脹、撐起結構


☕️ 只用泡打粉

因為泡打粉裡本身就含有小蘇打,它能單獨撐起整個 banana bread

只是這樣烤出來的口感會比較「乾淨」:

  • 膨脹漂亮
  • 顏色略淺
  • 香蕉香氣稍淡(因缺少蘇打與酸反應的焦糖香)


四、最實用結論

想要風味

做法建議

家常快速、口感輕盈

只用 泡打粉 11.5 小匙

想要咖啡館風、焦糖香、濕潤感

泡打粉 1 小匙 + 小蘇打 1/4 小匙

只想用蘇打粉

1/2 小匙小蘇打(但味道會更深、顏色較深)


香蕉麵包調整的核心邏輯——「糖量、粉量、濕度」是三角平衡。
兩種版本差異👇



版本糖量粉量是否加牛奶特性
前一版(中筋粉)25約70–75建議加 5–10稍稠但穩定、細緻柔軟
這一版(中筋+全麥)25約65–68(粉較少)建議加 10–12更濕潤、香氣厚實、略重口感

🧁 結論簡單講:

  • 🔹 如果想要「切面細緻、稍微蛋糕感」 → 用前一版(粉多一點、可不加奶)。
    → 很像 café showcase 裡那種質地,乾淨、漂亮、適合單片販售。

  • 🔹 如果想要「更濕潤、香氣濃、適合家用或早午餐風」 → 用現在這一版(粉少+全麥+可加奶)。
    → 比較 cozy,有香蕉香與奶油香融合的那種「剛出爐幸福味」。


🥛 關於牛奶或植物奶:

它是「調整流動性與細緻度的變量」。

  • 若你攪拌時覺得麵糊已經能緩慢流動(像濃稠蜂蜜)→ 可以不加

  • 若覺得偏稠、像糊狀不太會流 → 加 10–12% 牛奶最剛好


🍌 Banana Bread – Café BlendNo Milk Moist Version

📏 以香蕉泥 100 為基準

材料

比例

備註

香蕉泥

100

熟透、帶黑點的香蕉最佳

中筋麵粉

52–55

給結構與柔軟度

全麥麵粉

15–18

增香與纖維感

融化奶油

30

可改一半植物油更輕盈

17

1 顆中型蛋

25

減糖版,仍有焦糖香氣

小蘇打粉(bicarb soda

0.8

1/4 tsp

泡打粉(baking powder

1.2

1/3 tsp

0.3

平衡風味

香草精

適量

可加可不加


🧁 烘焙重點:

  1. 預熱烤箱 170°C
  2. 香蕉泥、糖、融化奶油、蛋攪拌均勻。
  3. 粉類(中筋+全麥+膨脹粉+鹽)拌入至無乾粉。
  4. 麵糊應略濃稠但能緩慢流動。
  5. 倒入 Bundt 模具或長模前輕敲 2–3 次排氣。
  6. 可在底部鋪香蕉片,烤後焦糖化效果極佳。
  7. 烘烤約 45–55 分鐘,竹籤插入不黏即可。


💡 結果風味:

  • 口感: 柔軟濕潤但不黏,結構穩定
  • 香氣: 有淡淡全麥與焦糖香蕉香
  • 外觀: 上色均勻、表面自然微裂紋

🍌 Banana Bread – Café Blend 延伸系列

Cinnamon Walnut(肉桂核桃)

風味感: 經典咖啡館香氣。
加法:

  • 肉桂粉 1.5–2%(可搭少許肉豆蔻 0.3%
  • 烤香核桃 10–12%,拌入麵糊末段
    小技巧: 麵糊倒入模具後再撒一層碎核桃在頂部,烤後有酥香層。


Dark Chocolate Chip(黑巧克力豆)

風味感: 帶微苦甜平衡,減糖版剛好襯托可可香。
加法:

  • 70% 黑巧克力豆(或切碎巧克力)10–12%
  • 可選:少許可可粉 2–3%(視濃度調整總粉量)
小技巧: 可在麵糊表面撒少許可可豆碎(cacao nibs),會多一層苦香脆感。


Toffee Pecan(焦糖山核桃)

風味感: 比咖啡館更像「週末早午餐甜點」。
加法:

  • 山核桃 10%
  • 細切太妃糖塊(toffee bits)或焦糖粒 5–8%

小技巧: 若想加層香,可在奶油融化時同時加入一撮二砂,略煮出焦糖香。


Coffee or Earl Grey(咖啡/伯爵茶香)

風味感: 成熟版,搭拿鐵或茶都合適。
加法:

  • 濃縮咖啡液 5%(可減少相同量香蕉泥或牛奶)
  • 或伯爵茶葉粉 1–1.5%
        小技巧: 伯爵茶版本可加入一點檸檬皮屑(約 0.3–0.5%),香氣會立體很多。


💡 延伸小原則(適用於所有口味):

  • 固體配料總量(堅果、巧克力等)建議不超過 15–18%,否則會影響結構。
  • 若加入糖量高的配料(如 toffee),可把主糖再減 2–3%
  • 每加新材料後,觀察麵糊稠度:如偏稠就加 1–2 小匙牛奶調回緩流狀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咖啡館風格香蕉麵包 Café-style Banana Bread

Banana Bread for Bundt Cake Mould (減糖濕潤版 _ 全麥粉) 📏 以香蕉泥 = 100 為基準 材料 比例( % ) 約重 以香蕉泥 240g 為例 備註 香蕉泥(熟香蕉) 100% 24...